Vol.11/ 正常
计数器抵达十一,意味着这是我复活这个博客之后的第十二篇“定时更新”——一个月一篇,这篇恰好是第一个周年的终结。过去的这一年里改变带来了成长,成长又带来了改变。过去的一年里,虽然也有在月月更新,古国这个月记越写越短,我想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感悟由言语变成了实践融入了“我”这个概念本身之中。
作为曾经的写作者,我所做的事情大多只是叙述我脑海里的故事。我常常在想,我写的究竟是我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呢?我在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究竟是为了证明什么,还是为了编纂我的历史,从而改写未来的故事呢?就算是相同的事实,在不同的时候会看,也会变成前后完全不一致的事件。我选择小说作为载体,或许正是因为始终无法忠实于现实生活本身,将其美化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小说应该有的样子,也是我期望的生活的样子吧。
正常
不记得上一次的月记中有没有提到过,不过一月底到二月初的短暂的异常心理学学习显然带给我了比我想象中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研究异常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定义正常的过程,而正常自身并非是客观的。由于社会身份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对正常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它受限于国籍、种族、民族、生理性别这些更显而易见和客观定义的的东西,同时也受限于宗教信仰、成长环境、经济情况、个体经验这些更难以准确描绘的东西。我们在不断定义正常,也在不断改变所谓正常——我非常确信,今天所认为的正常,一百年后有许多会被认为是异常的;与此同时,今天我们所认为异常的事情,会有很多一百年后被认为是正常的。
一方面我相信“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不是一个合理的辩论理由,一件事情普遍并不意味着它正确,甚至一些社会中认为正常的事情也不意味着它正确。但与此同时,我又相信“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本身是极具力量的,因为人本身就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归属感,而归属感有一部分正是来自于“我”于周围的人在做一样的事情。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接受了许多信息,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观念,或多或少受到各界因素的影响,就算再辩证思考,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立场。如果一个人不曾有过“我也是这样”的瞬间,或许他的社会化是不完全的,或是他甚至没有找到自己是谁。互联网的发展使人更容易寻找到同类,也更容易让人被认同和被接受。
在我的想象中,人类其实是极其容易偏离自己所认为的正常的,尤其是当自身所在的环境不断紧缩“正常”的范畴时。很不幸,现如今有许多的行为,看似正义凛然,实质上是在减少人们的选择,被迫人们选择站队,特别是需要作出二选一的抉择。世界上大部分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面也常常并非两个极端,更多时候我们明明可以努力去寻找共赢的局面,却被困在二分之一的窘境中,被双方厌恶,也是我最不喜欢看到的情形。
爱与希望
随着身边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步入婚姻的新阶段,说一点也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给羡慕程度打一个1到10的分数,我猜想大概只有2-3的样子,完全不足以使我开始把它当作人生目标开始努力。我的想法可能仍然是很天真的,但我现在有七八成的确信,人生的意义并不需要完全来自爱情,或者来自伴侣。不可否认的是,爱情和伴侣可以为绝大多数人提供足够赖以生存的归属感,而养大一个人类幼崽,可以为绝大多数人提供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延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与此同时,我十分相信我生存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
我对爱情的态度大概仍是仰慕的程度,这也使得我认为自己还不应该重新进入新的爱情。我并不怀疑爱情可以给我带来许多好的东西,但同时我也相信,如果我不配不上爱情的话,爱情能够带给我的东西也是十分有限的。我有十足的信心,对于我身边的朋友们,爱情是解药,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但良药苦口,我或许还没有作好一口喝下这杯药的准备,但我至今也从没有丧失过对爱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