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4/ 胜负

    | /

    七月是下半年的起始,却总是要从总结自己的上半年开始。我本身虽然不太喜欢做计划,但确实是挺喜欢总结的。我并不认为总结需要涵盖方方面面,也不觉得总结一定要到最终才能写。我其实认为总结如同一个句号,它虽然一定在一句话的结尾,但它并不一定会在一段话的结尾,更不一定会在一篇文章的结尾。把前一句话好好写完并写上句号,才能继续写下一句话。

    明媚

    夏天的阳光相对其他时候,是有一些过于明媚的。但比起春天和秋天,我其实还是更喜欢夏天一点。比起每天都被微风托着的感觉,我更喜欢走在外面混身冒汗之后,随后走进空调房间感受到的那种凉爽的快感。春天和秋天的舒爽总是来得太轻松,不需要付出任何东西就能交换到的美好总让我觉得不可靠,相比之下,我似乎更偏爱经历过磨难的美好。

  • 日出、头发、宝石

    | /

    本题来自2021年7月17日的遠子學姐的三題作文產生器

    乙醚,今天的題目是「日出」、「頭髮」和「寶石」哦,來寫一篇好吃的點心吧!


    1/

    月亮是一个少年。

    我不是在讲故事,也没有依赖幻想。


    2/

    月亮少年的力量随着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就像潮汐一样,有涨有落。对于我来说,是月亮对我思考的影响也如同潮起潮落,一天涨两次潮,也落两次潮。时而潮汐会异常地来势汹涌,有时抬头能见到明亮的月亮,像是要用光洒满整个夜空;但有时汹涌的潮汐却随着沉寂的黑夜——城市的灯光带走了满天的星空,只是有时能看见人造卫星在闪烁,剩下便是无边际的黑色。

  • 近期书评与短评合集(2021年7月)

    | /

    本文包括近期写的一些短评,阅读时间是2021年4月至7月间的一些作品,相对比较零散,所以合在一起放在博客里。均已在其他平台有发帖,各个平台略有不同,但都是原创。

    本文中包括对《看不见的城市》、《如何抑止女性写作》、《数星星的夜:尹东柱的诗》、《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的决定去死》、《时间的秩序》和《分成两半的子爵》的短评。

  • 风、人行道、明信片

    | /

    本题来自2021年7月5日的遠子學姐的三題作文產生器

    乙醚,今天的題目是「風」、「人行道」和「明信片」哦,來寫一篇好吃的點心吧!


    1/

    最好的夏天是有空调的夏天,最坏的夏天是没有空调的夏天。

    比没有空调更坏的夏天是,明明有空调,却停了电的夏天。


    2/

    工作了之后回到家乡的次数逐渐减少,就算回家也往往是在冬季。冬天有春节和元宵节,虽然不至于在家里呆足两周,却也是有能够在家呆个三五天的悠闲时间。如果有积攒的年假,用在春节附近也不错,当然不是为了在家多呆两天,毕竟要是在家呆的久了,也会被父母挑出这个那个的毛病;多了几天假就犯不上舟车劳顿,可以前后多休上几天,好好睡上一觉,也是极其舒服的。

    现如今夏天回家的次数是少之又少。虽然我所在的行业冬夏差别不大,但父母所在的行业夏季是忙季。头两年工作时夏季回家有时也碰不上他们老两口子一块在家,等他们退休了更是想用夏天这样日照时间更充足的月份外出游玩,逐渐也就更不会选择在夏天回家了。现在再回想起上次夏天的家的样子,好像还是大学没毕业的时候,为了多省下点房租攒点钱,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小杂货铺打工。杂货铺通常是不需要人来打工的,暑假期间也不需要,虽然学生都回到这座小镇上,也不至于忙不过来,而且就算真的有什么事情,贴个告示打两天烊,小镇上的居民也大多不会感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杂货铺的大妈是个极其开朗的人,比起卖东西,我想她是很享受在杂货铺里和来来往往的人交谈。那阵子她打算出去旅游,但为何选择我来顶班,我不得而知。

  • Vol.3/ 结束与开始

    | /

    定时更新的月报也终于来到了第三辑。记得之前看到的一个关于播客的研究说到,做到三期是播客的分水岭。能做三期的播客往往可以捱过那新鲜劲继续更新下去,而大部分播客都夭折在了三期之内。虽然播客和博客不同,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结论多少有些道理,就像前两个月我总是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这篇月度小节,这个月发现时距离更新已经只剩下一天多,于是匆匆忙忙打开了文档开始打算抱流水账。不过好在最终也是想了起来,现在看来第三期也可以如期而至,希望也正如研究所说的一样,这个系列可以一直写到我有新的打算为止,或者可以长长久久地作为月度总结一直出现吧。

  • 《看不见的城市》读后感及书摘

    | /

    城市与距离

    最好的读后感,是再写一座一座看不见的城市。

    旅人来到名为以萨的城市时,会被派发一个充气的球。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男女老少、常住居民,还是旅人、保安、警卫队、甚至王室,都无一例外需要待在透明的球中,尽管对每个人都微笑相待、打个招呼,但也与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萨人都相信,距离感是美的:人与人的接触不过是无益的细菌交换。

    后来来到以萨的人都觉得以萨很大,不过如果从上空看的话,以萨会是一个大的可怕的城市。马路特别宽敞、公交车特别长、连教堂的屋顶的十字架,都是别的地方的两倍大。以萨大概有相同人口数量的城市两倍长、两倍宽、两倍高。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为了时时刻刻待在球里,人们需要更多的空间。

  • 图书馆、夏雨、他

    | /

    1/

    初次遇见是在社区图书馆。

    豆瓣上一本小众书籍的书评中提及的外语原版老书,出版年月比我的出生日期还要久远一些。它的译本各个出版社出了不少,但连书名都不统一,令人愈发担忧能否找到。思前想后还是用手机存下了几张封面图片和原版的书名,便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情来到了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其实修成了并不多久,面积虽然算不上大,但也有结结实实上下两层,摆满了书架。清洁工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几近透明的玻璃窗,没有鞋印的白色瓷砖地,还有一尘不染的书架。不像是市里区里的图书馆那般有完美的电子登记,社区图书馆的借书随意得多。虽然给书本装上了条形码,但通常只是用来检查是否准时归还了图书,更何况只要嘴上求求情就可以免去处罚,甚至书后面的纸卡也还留着。图书管理员总是懒散的,处理借书还书的事情像是在做慢动作,被询问书架的分类会被潦草应付,要是被问到书本是否存在更是一问三不知。

    “真是前途未卜啊”,我这么想着,叹了口气,径直走向了书架深处的原版图书区。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 /

    作为一本大众心理作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无疑是经典,是引领大家探索自己心理的一本入门书籍。它可能很简单,但绝对不是停留在最浅层来哗众取宠的书;反而是因为简单,读起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神力,却有更多的时间在审视自己的心灵。

    阅读的途中,我逐渐意识到,它不是蛤蟆与苍鹭的对话,而是我与自己的对话。改变需要的时间可能远不止一朝一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将这本书作为开始的动力,也是作者想达成的目的之一吧。

    “是我,决定来找你”

    蛤蟆先生有令人羡慕的朋友们。在抑郁情绪笼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的时候,能有朋友来拜访并把你拽出来可能是所有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当然朋友们可以提议让你去看心理医生,甚至把你绑起来送去看心理医生,但终究决定要不要看的是自己。

  • Vol.2/ 梦与梦

    | /

    梦与梦

    对五月的实感,始于打完疫苗的松了口气,终于又长又真实的梦境。

    五月的天亮的越来越早,从九点才能睡醒,慢慢到了七八点醒,而后逐渐变成了六七点醒。冬天时候更容易闭上眼睛假装无事发生,到了夏天变得很难自欺欺人,但为了自己充足的睡眠时间,常常还是努力在床上躺到九点再起床。不过考虑到之后或许要回公司上班了,早点醒可能也不能完全算是坏事。

    终于打完了疫苗。从四月中全面开放时接种了第一针疫苗,五月头上打了第二针,也算是完成了疫情以来的一桩大事。原本期待第二针能给自己带来一些些副作用,但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总觉得有些失落,但又有些庆幸。大概只有在之后再测抗体才能知道有没有效果了吧。打完了疫苗也总算能更放心地在外面吃喝玩乐了,虽然过去这好几个月里已经吃喝玩乐了不少,但是总算是名正言顺了。

  • Vol.1/ 乍暖还寒时

    | /

    乍暖还寒时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最近几天时而被热醒、时而被冷醒,虽然穿越了千年时空,也无法领会她彼时国破家亡的感伤,却在身体的起伏上理解了她的那一些小小的矫情。春季和秋季确实有更多的天气变化,也是更加容易生病的时节。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也就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季节做准备,春天要多穿一些,秋天应该少穿一些,才更不容易生病。不过在美国生活了好几年习惯了空调房的我,才发现自己的睡眠竟然这么脆弱地依赖着电器给我带来的恒温环境,窗外的天气差了几度就足以让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几小时。不过总体来说,为了睡眠时间而早睡的努力感觉有了些许成效,平均的睡眠时间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