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 旅程
没赶上四月最后一天写,现在下了五月的第一场雨,倒是想起来四月已经过去了。
倒是也是真的感觉不太寻常,明明在湾区应该已经要夏天了才对,怎么前一天明明还是能穿着夏天的裙子美美出门的日子,后一天就变得穿一件外套还让人觉得冷。说不好是天气奇怪还是我的期待奇怪,总觉得不该是这样。
这样的时节里……四月也过去了。
没赶上四月最后一天写,现在下了五月的第一场雨,倒是想起来四月已经过去了。
倒是也是真的感觉不太寻常,明明在湾区应该已经要夏天了才对,怎么前一天明明还是能穿着夏天的裙子美美出门的日子,后一天就变得穿一件外套还让人觉得冷。说不好是天气奇怪还是我的期待奇怪,总觉得不该是这样。
这样的时节里……四月也过去了。
3月都到头了,终于迎来了几个晴天。
翻看上个月的定时更新才发现上个月就已经开花了,不过上个月说那是桃花,这个月觉得那应该是杏花,倒也没什么本质性的差别。散步的时候看到梨花随着风飘下来,站在树下的时候感觉真的很漂亮。太阳穿过树杈间的缝隙找到自己的身体上,也暖洋洋的,很舒服,觉得快要睡着了。
幸好没有花粉过敏。
很想说春天就是这样的季节,时不时下一场雨,几小时后又天晴过来,一打开手机有提示说几小时后要下雨;等阳光明媚的时候,又担心自己会花粉过敏,不能好好享受阳光。但仔细想想的话,这好像并不是这里春天的常态。想起要去找找去年写了些什么,突然发现这个系列刚好就是三月开始的——竟然已经是第三年了。
本就知道2月只有28天,但真等2月过去了才会觉得原来这么短暂。
这个月的加州连日下雨。本来对加州天气不太敏感的我也觉得今年的雨季太长了。
而且太冷了,最近几乎每天都觉得太冷了。明明前一阵已经升温了,还以为春天都来了。记不起来路边的桃花是哪天开的了,是那种前一天下班时还没看到花开,第二天上班就看到整棵树都已经亮起来的那种感觉。但再过几天,没想到又降了温,风吹得要把我刮起来,第二天东边的山顶上竟然能看见白雪。即便带着嘲笑的口气说湾区人这没见过雪的样子,也不能否认这天气在湾区不太常见。
不知道这几个月电费账单会是多少钱,到现在也多少有点担心。
整个一月过得昏昏沉沉。明明日照时间已经开始变长了,天也要到六点左右才黑了,可总还是觉得睡不醒。不管是公历还是农历都已经跨入了新的一年,但精神却和输入的双手一样还停留在2022。
说在前面:本文是主观的、片面的个人向年终小结,仅仅代表个人这一年来的思考和体悟,目的是留下一些印记以供未来参考。在本文中我尽可能减少防杠用语,但并不代表认为本文的观点全部如写出来那么“肯定”和“正确”,只是尽量记录现在的想法,非常粗糙。
2022对我而言是很不同的一年。有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事情——很难说过得有多么多么好,但是至少是非常feel alive的状态。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就像Hadestown里的对话:“Maybe because he’ll make you feel alive”“Alive? That’s worth a lot”。诚然是觉得有必要把过去这一年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也是有许多年没有动笔写过年终总结这种东西了,所以趁着有这种想法赶紧落笔记下来。
11月很漫长。
太漫长了。
月初树叶才转红,到月末的时候已经落光了。后院的树结了果,下雨后又叶子和果实都掉了一点,也没掉下很多来,反而是雨水更让人印象深刻。雨前的乌云和雨后的白云都要拍,蓝天也要拍阴天也要拍,手机里存了一大堆天空的照片。最近的云很漂亮,常常会出现复杂的姿态,一张照片也拍不全,广角镜也拍不全,毕竟天空这么大。薄如纱的云也有过,沉到天边的云也有过,我喜欢成片的蓝色天空上划过的飞机云,也喜欢乌云的间隙中露出的蓝天一角。
我喜欢蓝天胜过大海。或许真是因为我怕海。
10月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到处都是南瓜和雕好的南瓜,到处都是南瓜香精的味道。树叶也开始变黄了,温度也开始骤降了。据说有一天是我们所在地区的历史最低温度,倒也算不上是冷,但在温暖的地方呆久了就开始无法抵御这样的寒冷。我开始每晚每晚抱着电热毯睡觉,或者在凌晨醒来的时候从地上捡起被踢掉的电热毯重新开始加热。比人的怀抱要更温暖,而且可以轻易获取到的,有时候觉得现代文明真的很好。
湾区的雨季随着秋天就快要来了。说是雨季,下雨的频率也远不如其他的地方,不过比起几个月不下雨的夏季,冬天还是会下更多雨的。来湾区好几年了,每到冬天的时候还是会找不到雨伞,就算找到了也不会记得带出门,最后还是戴上帽子就冲进雨里,或者等一阵一阵的雨过去就好,倒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担忧的地方。
我觉得我似乎不止一次说过我很喜欢天空,特别是晴朗明亮的蓝色天空。
我喜欢天空是因为它像是永远不变似的在守护着整个地球的感觉。我知道从科学上来讲这和我们看见的蓝色天空没什么关系,但是天空本身就有种奇妙的安定感。相同的安定感也来自于一望无际的平静湖水,或是深不见底的大峡谷——我也很喜欢这两者,其实比起瀑布更喜欢平静的湖水和看似毫无生机的峡谷,让我觉得是平时生活里少有的安定感。但喜欢看瀑布的人更多,我知道是为什么,可我实在是无法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会想,我和其他人一样穿上雨衣、和其他人一样被飞溅的小水滴打到脸上、或许和其他人一样感受到水滴凉凉的质感,但我露出的笑容和其他人露出笑容的原因是一样的吗?
记忆中的八月总是和西瓜深度绑定,今年反而感觉倒是没有能太热起来,西瓜照旧吃,但如果夏天不够炎热,那么冰镇西瓜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事情大抵都是这样子,正应了“对比产生美”这样的老话。
动笔写博客之前翻阅了自己八月份在各个平台留下的记录,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八月就正是一个很匮乏的月份——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甚至也没有能好好休息,如果要怪罪于天气又确实没能觉得天气做错了什么,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
不过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的。我这个人是别扭性格,做得多的时候也不会感觉更好,做得不够好挑挑拣拣自己身上的毛病,往后一躺也是一个月,努力起来也是一个月。和对比产生美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一直在持续努力的话,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糟糕,如果时好时坏是常态,反而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但还是很想休息,想放一个长假,想什么都不去想。不过这始终是个伪命题,如果有闲下来的时间,我想的事情反而会比忙起来的时候更多。我的生命里真的很需要碌碌无为的时间,需要什么都不做的时间,需要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需要有一瞬间觉得自己还活着。
七月的最后一天湾区下了一场雨。
一整个七月也没有几天气温到达了30度,比起很多地方,比如说上海,实在是很凉爽。每周总是继续着和父母在视频里面说一些有的没的的话,这两个月的对话又变得更日常了一点,不像是前几个月上海因为疫情封闭的时候,话题总是核酸和抗原,没法出门和抢购生活必需品。
只是到了这个月,疫情开始大概有两年半了,终于感染了一次新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从一年甚至更久以前就接受了“早晚有一天会得新冠”的事实,只是直到现在为止很幸运的还没有得过。等到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第一反应也不是怀疑自己得了新冠,只是在群里说了“我的感冒好像有点严重”之后,才被提醒可能是新冠,才记起来去做抗原。说到底,潜意识里已经不觉得新冠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在床上躺几天就会自然变好,虽然也不是没有变得更差的可能性,但是年轻人的话,会变得更差的概率足够小,小到不足以让人产生焦虑。
总而言之,到了七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完全从新冠中康复,但要论对生活产生了多少影响,我觉得对生活影响也不大,但这也多亏了公司能够随时随地请病假,能无限制地带薪休假。有时候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很令人满足,有能够支撑我物质上自由生活的金钱来源,也还算有时间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和学习,虽然还想要获得更多、更多的时间,但如果现在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我也并不会感到有任何不满。